未来5至10年,私募股权投资有望迎来“四化” 从今年9月份开始,中基协的数据报告持续提示,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五大辖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度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这预示着,数量持续暴增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 一、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 根据中基协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底,中基协已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4276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4025只,管理基金规模1.67万亿元。近3年时间过去,这些数据分别翻了2倍、5倍和3倍。 2017年年初以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人月度登记数量比2016年增长72.2%,总体仍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基协党委书记、会长洪磊此前在一场会议上透露,我国各类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由2014年12月末的1.49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11月末的10.83万亿元,不到3年暴增6.27倍。在这当中,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数量在过去几年之所以呈现井喷式增长,跟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是离不开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机会多、市场大的阶段,对单只基金要求的资金量相对较小,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进入的门槛相对不高。因而这么多基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从中基协近几个月发布的数据情况来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数量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从今年8月到11月,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为11950家、12352家、12617家以及12764家,增速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此外,从今年9月份开始,中基协的数据报告中就持续提示,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五大辖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度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有私募股权基金向五大区域外延伸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管理人数量增速放缓有关系。 行业普遍认为,私募股权投资仍然会稳定增长,但是从2014年至今的爆发式增长已经基本结束了。 从近段时间的数据看,在目前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数量的增长已经基本趋于平稳。当下市场上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基金数量、资金如此多,但是其资金流向的出口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资金错配、名股实债等问题。在政府加强监管、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当下,资金再出现大的爆发性增长可能性不大,反推回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数量也很难再出现爆发式增长。 二、未来行业将会怎么走? 那么在这种格局下,未来行业将会怎么走?专家指出,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四化”。 第一是规模化。目前国内基金管理规模在百亿以上的基金管理人数量还比较少,将来行业内的资源包括资金,一定会更多的集中于优秀的机构,而且会越来越集中,从而带来规模化效应。 第二是专业化。在一个基金里面,其投资组合往往是多个领域的。但是不同领域的人做的事情并不一样,因此逼着行业必须要专业化,基金团队也必须要专业化,才能了解行业、把握行业趋势,精准投资。 第三是长期化。目前行业内从投资到退出整个周期高于4年的占比并不高,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大概在20%到30%之间。在中国已经过了浮躁时代、过了VC/PE普及知识的时代的当下,所有人都明白基金的退出周期会越来越长,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此外,资金来源也会趋向长期化。像保险、养老金这种长期资金,将会更多的介入到股权投资中来。 第四是全产业链化。所谓全产业链化就是在做法上,从早期到扩张期、到成熟期、到Pre-IPO甚至延伸到并购和二级市场上。 本文节选自《证券时报》,文中内容和观点仅代表原作者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