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加快布局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 将带动GDP增长0.2% 《指引》介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指引》明确,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制度、技术、应用的有效承载,是释放数据价值的物理依托。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为了支撑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发挥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场景优势,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动力。 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杜巍介绍,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指引》印发以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有章可循了。为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因地制宜、有效落实,未来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将继续支持技术先行先试。2024年,在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方向上,部署了先行先试任务,力争挖掘和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典型实践。今后两年,将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应用场景需求为牵引,进一步扩大先行先试范围,为寻求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最优解积累经验。 其次,将以运营机制创新为突破,激发“源头活水”。遵循市场规律,明确建设、运营、投资等各类主体责任界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活内驱动力,促进央地、政企多方协同,建设好、运营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同时,将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资金等中央财政性资金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在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资金安排、课题研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本文内容来源于公众号证券日报,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