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 | 以财务数字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元年科技走出独特路径数字化转型,业财融合 元年科技总裁韩向东表示,时至今日,当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已从讨论上升到行为之后,数据驱动作为数字化转型主线的地位已获得普遍认同。《元年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和案例实践》白皮书使公众对数据驱动能够产生场景化、具象化的认知,并基于这一认知推动数据驱动在更多企业的应用和实现。 目前,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这些大型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转型平台不同,元年科技充分发挥了在财会领域的专业优势,根植于大型平台,将财务数据应用与企业的应用场景相结合。 韩向东认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底层平台的技术上可能会出现趋同的结果,但是在应用层一定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为各家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需求也都是个性化的,所以就需要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这也是元年科技可以大有作为的方向。 财务数字化如何落到实处? 《白皮书》介绍,财务数字化具备全景化记录、实时化洞察、主动性防御,最终创造价值的四项能力;有整体咨询设计、决策分析与管理会计、财务共享与业财一体化、速赢见效的数字化应用点、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五个具体切入点;过程中涉及云基础设施、低代码开发、数据中台、RPA自动化、多为建模计算、人工智能六大重点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分析和流程交易。 元年科技副总裁徐国伟认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是“业财融合”,强调“业财融合”就是追求企业内部的高质量发展,这能让企业通过财务的视角,让业务的发展更符合财务的预期成果,能把业务管理的风险,通过财务的规则给控制住。当业务在数字化改造后会直观体现在财务表现上,但是在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这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在前端业务等方面的经营上模拟、测算都跟财务结果融合才能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越做越深入。 元年科技常务副总裁郝宇晓同样指出,几乎所有的业务问题本质上都可以用财务视角来解析,几乎所有的财务问题从源头上都可追到众多业务场景。由此可见,“业财融合”是将财务职能从后端的核算、预算,提升至前端业务经营,通过财务和业务数据的联动,反向规划和指导业务决策。 从小企业到小巨人 在白皮书中,元年科技提出了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可操作性路径,即以“数据驱动”作为主线、最终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管理报告与经营数字化、合并报表、业管财融合财务共享、司库管理、智慧税务等七项关键应用。 在元年科技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数据的价值,用数据来提升管理。 “过去企业的发展大多是比较粗犷的,依靠资源驱动,未来一定要向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就给各行业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中国企业要想做精细化管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一定离不开数据管理,一定会需要用会计数据支撑管理,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理会计。”韩向东说。“并不是很多人都想的,会计不就是记个账,能对企业提高利润率有什么帮助呢?” 元年科技常务副总裁郝宇晓表示,在中国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有企业选择技术路线、产品路线、服务路线。但是,管理路线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理路线就需要有一套优秀的机制来支持管理决策,数据驱动管理决策就是很好的机制。 郝宇晓认为,数据治理是管理会计,甚至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基础问题。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企业拥有海量数据,而其对数据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数据治理逐渐成为企业突出问题。数据治理核心流程包含五个方面:数据标准管理流程、元数据管理流程、主数据管理流程、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和数据安全管理流程。五个核心流程内部形成管理闭环,外部相互协调和关联,最终形成有机数据治理核心流程。 元年科技副总裁徐国伟表示,财务管理会计帮助企业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和提供价值,就是这么一个主线来引导元年科技向前发展。元年科技深耕“财务数字化”20余年,也被评为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元年科技的发展经历,也让韩向东总结出了小企业如何发展成为小巨人的宝贵经验:“怎么把一个小企业做好,还是要聚焦,小企业成长还是得走专业化,业务要聚焦,把你的优势、差异化、特色做出来,小企业想什么都做一定做不好。元年这些年一直走的相对专业、相对聚焦的策略。”韩向东说。 访谈过程中,元年科技多位高管均强调,公司的使命是“推动企业管理进步”。从财务角度切入企业数字化转型,用数据驱动公司精细化管理,这是元年科技用20余年走出的成功路径。借助数字和技术的力量,将自身的经验向外赋能,让更多企业能够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搭上这班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是元年科技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独特贡献。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经营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