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正式“官宣”,新三板改革站上新起点

9月2日晚上,各大媒体官宣了一条重磅消息: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消息犹如在金融圈的一颗重磅炸弹,影响力极大。


有资深人士畅(仅供参考)


一,注册制有可能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落地,可以避开上海深圳的政策阻碍;


二,不排除一些可能性,吸引国际资本,就是外国公司来上市,甚至交易机制国际化,不排除t+0;


三,与美国资本市场对垒。战略意义更大。


于为何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资深研究人士表示:


第一,北方没有证券交易所,此举可拉动区域均衡发展;


第二,新三板持续改革,具备交易所雏形;


第三:解决中小创新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如何定位?另一位证券业人士向媒体表示,此次新三板改革,或意在解决此前新三板存在的流动不太好难题。


而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对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冲击,上述证券业人士认为,尚无法评估。


也有专业人士称,北交所是新三板的一部分,新三板是“多年媳妇熬成了婆”,究竟怎么发展,还需观察。


证监会答复


那么,北交所的设立如何定位?初衷是什么?对此,证监会做了答复。


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2019年以来,证监会推出了设立精选层、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引入连续竞价和转板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精选层设立一年多来,总体运行平稳,各项制度创新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证券交易所打下了坚实的企业基础、市场基础和制度基础。


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严格遵循《证券法》,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实施原则


证监会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将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守“一个定位”。


北京证券交易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


二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


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


二是畅通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


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证监会将指导全国股转公司,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扎实细致做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制度规则制订发布、技术准备等工作,推动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这项改革平稳启动、顺利实施,把大事办稳、好事办好。